近年来,清江浦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以创成全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为指引,将全域开展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心城区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奋力描绘清江浦美丽生态宜居村庄新画卷,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聚焦全域整治“一盘棋”,充分发挥政府债券撬动作用
清江浦区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放大资金保障优势,聚焦重点难点,落实点面结合,系统实施“串点、连线、成片”工程,既牵住“牛鼻”,又弹好“钢琴”,着力下好人居环境全域整治“一盘棋”。
积极向上争取。为充分弥补该区农业农村体量较小的不足,着力补齐“三农”发展短板,该区争取到10亿元“农村综合环境提升工程”专项债,统筹用于包括农村生态河道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主干道及高速两侧绿化工程和村容村貌综合治理等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治理工程。
强化资金使用。由区政府牵头制定《清江浦区农村综合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清政发〔2021〕36号),对专项债资金使用管理及工程建设管理加以规范,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提高资金使用质效。区人居办下发《清江浦区农村综合环境提升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清农居发〔2021〕17号),对资金使用范畴、申报使用流程、绩效考核评估及工程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加以细化要求,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项目推进有力有序。
做好项目统筹。该区充分结合省、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重点内容、项目立项批复内容以及债券使用要求,合理分配项目,用好用足到账专项债资金。具体分配如下:第一批专项债资金到账共计5亿元,投入2.25亿元建设柴米河、团结河等36条184公里生态河道、1.45亿元开展村容村貌综合治理、6000万元用于主干道两侧环境提升、6000万元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1000万元开展农村户厕改造。
聚力六大方面“责任田”,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
清江浦区以厕所、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三大革命”为抓手,重点围绕生态河道、村容村貌、干道沿线、污水设施和管网、农村户厕、农村垃圾等六大方面,动员各职能部门和属地镇(街道)全面发力,将该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向纵深推进。
高质量打造生态河道。“运河三千里,最忆清江浦。”2021年,该区获评全省唯一的水利部“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称号,并获水利部奖补资金8000万元。今年以来,该区以“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为目标,围绕二河生态廊道建设、柴米河沿线整治、永济河综合治理等主要水系连通工程,全域打造36条184公里生态河道,通过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土保持等措施,提高河道防洪、排涝能力,恢复河道供水、灌溉功能,提升河道生态水环境质量,形成独具清江浦特色的水韵乡村、水文人家。目前,已建成并通过省水利厅复核认定农村生态河道达26条108公里。
高标准改善村容村貌。清江浦区积极转变观念、创新工作路径,从村容村貌整洁、道路河道美观、村域环境优美、长效管护得到落实等方面明确要求、分解任务。2021年全区6个村获评市级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村荣誉。结合涉农村偏少等优势,该区采用区级集中建设和镇村多点开花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由区农水局采用EPC总承包模式,组织招标一批涉农村居的整治项目,专业设计施工队伍对污水处理、水利、垃圾分类、厕所进院入室等工程进行整村推进;5个镇、涉农街道按规定申请专项债资金,自行招标建设一批人居环境示范点位等工程。今年以来,全区已完成13个自然村改造,4个村庄正在高效推进中。
全方位提升干道沿线。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对宁淮高速、G205国道及主要干道沿线开展公共空间治理,主要包含垃圾清运、土地修整、沟塘处理、墓地整治、村居外立面出新等方面。今年以来,共计拆除各类违章搭建190处约1.4万平方米、更换沿线屋顶彩钢板约2000平方米、外立面出新约50万平方、清理道路沿线乱堆乱放点1500余处、清运各类垃圾2.8吨、平整散乱坟墓1700余座,清理畜禽圈舍400余座。
全覆盖实施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计划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7座、铺设污水管网60余公里,工程覆盖全区4个涉农镇街的18个行政村,有效提高全区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覆盖率。目前,全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实现全覆盖,自然村覆盖率超55%,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36.8%,预计2022年底将达38%以上,超33%的市定年度目标。
精准化改造农村户厕。此项工作于今年正式移交到区乡村振兴局,该区在省、市乡村振兴局无害化户厕改造最新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见,采用“建一户、用一户、室外旱厕拆除一户、群众认可一户、档案资料归档一户”的“一户一档、动态销号”工作制度,系统推进农村厕所进院入室全覆盖。目前,对照完成12个行政村、1530座户厕改造整村推进任务,已完成8个村、1148座户厕改造任务,完成率75.5%。同时,该区此项工作在今年以来市级历次考核中均位居全市第一,获省乡村振兴局“精准改厕”正面评价。
精细化治理农村垃圾。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整治行动,在实现收集和处理全覆盖的基础上,做到一日一清,推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从自发走向规范、从大而化之走向精细管理。目前,农村生活垃圾集中转运处理率、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完成率均达100%,和平镇、城南街道、盐河街道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和平镇唐庄村、三闸村通过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平台面向社会招标,委托第三方承包日常农村保洁工作。农业废弃物治理以回收再利用为主,秸秆综合利用率96.8%,农膜回收利用率80%以上。
聚合干群力量“向心力”,优化提升组织架构运行效能
更加完备的组织架构。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区委、区政府切实肩负起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主体责任,成立了由区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农村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工作开展,定期召开工程推进会,制定出台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倒排任务,挂图作战;同时组建了农村综合环境提升工程专家库,指导工程建设并履行监督职责;镇街道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明确了专人专岗负责工作开展;相关部门建立定期会商和督查机制,保证工程按时有序推进。
更有活力的基层堡垒。镇村两级党组织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的直接实施主体,“头雁队伍”的本领和力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实施进度、实施效果和群众满意度。该区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建好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持续提升镇(街道)党(工)委引领力、村(社区)党组织执行力、广大党员战斗力,着力构建党委抓支部、支部引主体、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格局,打造起一支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三农”工作队伍,让党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高高飘扬。
更加强势的宣传发动。积极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宣传发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在示范点改造实施前,组织改造点村内党员、群众代表观摩已改造完成村庄的新面貌,引导村民先“心动”、再行动,将村庄提升由政府外部主导转变为群众内心需求,加快工作进度、减小工作难度。在推动乡村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不忘建设精神层面的“美丽宜居”村庄,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注重建筑风貌、历史文化、景观美化和自然风景的协调,重视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留住乡村记忆。开展“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活动,选树正面典型,引导鼓励群众树立干净整洁有序村庄的审美新观念。